首页 >> 甄选问答 >

己亥杂诗古诗背景简介(己亥杂诗古诗背景)

2024-03-08 23:42:44

问题描述:

己亥杂诗古诗背景简介(己亥杂诗古诗背景),这个怎么处理啊?求快回复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4-03-08 23:42:44

今天菲菲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己亥杂诗古诗背景简介,己亥杂诗古诗背景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,正是这样的时代,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。

2、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,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义衰朽没落的本质。

3、他以其才华,起而议政“医国”,宣传变革,终因“动触时忌”,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(1839)辞官南归,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《己亥杂诗》本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(1839年)。

4、作者当时愤然辞官,离别亲朋好友,愁肠百结,于是写下此诗。

5、己亥杂诗·其五。

6、清代:龚自珍。

7、九州生气恃风雷,万马齐喑究可哀。

8、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格降人才。

9、扩展资料:在这首诗中,诗人对死气沉沉、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,深表痛心,急切地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。

10、“九州生气恃风雷,万马齐喑究可哀”:这两句以比喻修辞格,表明只有依靠一场急风惊雷,才能打破在清朝统治下,到处呈现着的为时已久的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。

11、“风雷”,比喻革命风暴。

12、鲁迅先生“于无声处听惊雷”(《无题》)中“惊霄”、毛泽东“一从大地起风雷”(《七律·和郭沫若同志》)中“风雷”,都是这个意思。

13、“风雷”之上冠以“恃”字,表明挽救危亡,振兴国家,急风惊雷而外,别无他途,足以见出诗人的敏锐眼光和斗争梢神。

14、“万马齐喑”,比喻在清朝统治下,人们不敢讲话,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。

15、这里用了一个典故。

16、苏轼《三马图赞引》:“时(宋元祐初)西域贡马,首高八尺,龙颅而风骨,虎背而豹章,出东华门,入天驷监,振鬣长鸣,万马齐喑。

17、”对于“万马齐喑”的局面,用一“哀”字,表明诗人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。

18、诗人于1810年到北京做官,满怀经世之志、治国之略,但是仕途的失意。

19、政治主张的破灭,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他处在“平生进退两颠簸”(《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》)的境遇中。

20、像诗人这样先进的思想家、政治家,面对此情此境,必会痛心疾首。
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
站长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