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蓑烟雨任平生 全诗(一蓑烟雨任平生)

导读 今天菲菲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一蓑烟雨任平生 全诗,一蓑烟雨任平生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1、定风波 苏轼...

今天菲菲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一蓑烟雨任平生 全诗,一蓑烟雨任平生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定风波 苏轼(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。

2、雨具先去,同行皆狼狈,余独不觉。

3、已而遂晴,故作此 )。

4、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

5、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 一蓑烟雨任平生。

6、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

7、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

8、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折叠词句注释已而:不久,一会儿。

9、吟啸:吟咏长啸。

10、芒鞋:草鞋。

11、一蓑烟雨任平生: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。

12、一蓑(suō):蓑衣,用棕制成的雨披。

13、料峭:微寒的样子。

14、萧瑟:风雨吹落的声音。

15、也无风雨也无晴:风雨天气和晴朗天气是一样的,没有差别。

16、也无风雨也无【晴】:晴与情谐音,手法为双关,意在指感情上也是如此。

17、折叠白话译文三月七日,(我)在沙湖道上遇到了雨,避雨的工具之前已经舍弃了,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,只有我不这么觉得。

18、过了一会儿天晴了,所以写了这首词。

19、不必去听那穿林打叶的雨声,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,一边悠然徐行。

20、竹杖和草鞋轻快胜过骏马,谁会怕!披一身蓑衣,任凭一生风雨。

21、料峭的春风将酒意吹醒,我感到有些寒冷,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。

22、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,我信步归去,既无所谓风雨,也无所谓天晴。

23、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元丰五年三月五日,作者去沙湖看田归途遇雨后所作。

24、三月七日,忽逢大雨,因为作者和同行的人都没有带雨具,同行之人皆觉狼狈。

25、雨过天晴,作者联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,加上遇见的大雨,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《定风波》。

26、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豁达与乐观。

27、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。

28、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,于简朴中见深意,于寻常处生奇景,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,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。

29、首句"莫听穿林打叶声",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,另一方面又以"莫听"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。

30、"何妨吟啸且徐行",是前一句的延伸。

31、雨中照常舒徐行步,呼应小序"同行皆狼狈,余独不觉",又引出下文"谁怕"即不怕来。

32、徐行而又吟啸,是加倍写,"何妨"二字透出一点俏皮,更增加挑战色彩。

33、首两句是全篇枢纽,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。

34、"竹杖芒鞋轻胜马",写词人竹杖芒鞋,顶风冲雨,从容前行,以"轻胜马"的自我感受,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、笑傲人生的轻松、喜悦和豪迈之情。

35、"一蓑烟雨任平生",此句更进一步,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,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、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。

36、以上数句,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,充满清旷豪放之气,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,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,心胸为之舒阔。

37、过片到"山头斜照却相迎"三句,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。

38、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,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。

39、结拍"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

40、"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,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: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,毫无差别,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、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?句中"萧瑟"二字,意谓风雨之声,与上片"穿林打叶声"相应和。

41、"风雨"二字,一语双关,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,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"风雨"和人生险途。

42、纵观全词,一种醒醉全无、无喜无悲、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读者面前。

43、读罢全词,人生的沉浮、情感的忧乐,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。
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